人機工程實驗室是*的綜合性學科
更新時間:2015-11-07 點擊次數:2747
人機工程實驗室是一門新興的邊緣科學。它起源于歐洲,形成和發展于美國。人機工程學在歐洲稱為Ergonomics,這名稱zui早是由波蘭學者雅斯特萊鮑夫斯基提出來的,它是由兩個希臘詞根組成的。“ergo”的意思是“出力、工作”,“nomics”表示“規律、法則”的意思,因此,Ergonomics的含義也就是“人出力的規律”或“人工作的規律”,也就是說,這門學科是研究人在生產或操作過程中合理地、適度地勞動和用力的規律問題。人機工程學在美國稱為“Human Engineering”(人類工程學)或“Human Factor Engineering”(人類因素工程學)。日本稱為“人間工學”,或采用歐洲的名稱,音譯為“Ergonomics”,俄文音譯名“Эргнотика”在我國,所用名稱也各不相, ,有“人類工程學”、“人體工程學”、“工效學”、“機器設備利用學”和“人機工程學”等。為便于學科發展,統一名稱很有必要,現在大部分人稱其為“人機工程學”,簡稱“人機學”。“人機工程學”的確切定義是,把人—機—環境系統作為研究的基本對象,運用生理學、心理學和其它有關學科知識,根據人和機器的條件和特點,合理分配人和機器承擔的操作職能,并使之相互適應,從而為人創造出舒適和安全的工作環境,使工效達到*的一門綜合性學科。
人機工程實驗室就是人和一些機器、裝置、工具、用具等為完成某項工作或生產任務所組成的系統。更確切地說,這種系統還應包括環境條件在內。所以,人——機系統實際上是指人——機——環境組成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人——機系統的范圍是很廣闊的,有簡單的,也有復雜的,如人用鉛筆書寫,就是一個簡單的人——機系統;又如船員駕駛輪船,飛行員駕駛飛機,司機開動汽車,就是一些較復雜的人——機系統。在人——機系統中,包括人、機器和環境三個組成部分,而每個組成部分可稱為一個分系統或子系統。機器分系統具有控制器和顯示器(顯示器的種類很多,有視覺的、聽覺的,觸覺的等)。人,這一分系統在看到(或聽到,觸到)顯示器的顯示時,就要決定如何去控制,如何去操作。如果有必要調節時,即可通過人體的動作去進行操縱。整個人—機系統是在各種不同的環境里工作。而環境條件又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各個分系統的工作。可見,在人——機系統中,人同機器、環境的關系總是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和相互制約的,但人始終起著主導作用。因此,為了能充分地發揮人和機器的作用,使整個人——機系統可靠、安全、,以及操作方便和舒適,設計人——機系統時就得充分考慮人和機器的特征與功能,使之相互協調配合,構成有機整體,達到生產和工作的*效果。
人機工程實驗室事故的研究
生產事故的原因,可分為物的原因和人的原因。物的原因是指設備或工具設計制造的失效引起的事故,而人的原因是指在作業過程中不安全行為引起的事故。作業行動事故主要是指在作業場所因工人的不安全行為所引的意外事故,這些不安全行為包括操作者本身的不安全行為和協作者(配合者)的不安全行為。而且不安全行為常常在操作機械或工具的過程中發生事故。屬于這類事故有下列幾種:
(1)人力搬運過程的不安全行為發生的事故;
(2)操縱工具和手動機械過程違反操作規程發生的事故;
(3)操縱起重搬運機械過程中的不安全行為發生的事故;
(4)在作業過程由于防護用品不齊全或佩帶不符合要求,由飛來物或墜落物引起的事故;
(5)在操作過程中滑倒、絆倒所引起的事故。